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汇(二十九)|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宁化发现记(上)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7日 来源:中共宁化县委党校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之一,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为传承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共宁化县委党校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讲述宁化红色故事,回顾历史的足迹。


《一份珍贵的革命传统教育教材》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宁化发现记

作者:张标发


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一本《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以下简称《军用号谱》)。这本《军用号谱》为横式小32开本,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长21.8厘米,宽13.5厘米;用毛边纸、黑油墨印制而成。封面图案为:两侧军号,鼓槌通过五线谱,紧紧连着红旗、五星、齿轮和两把交叉的枪杆,上印“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等三行文字,内页曲谱均采用五线谱。《军用号谱》除纸张颜色灰黄和封面、内页略有虫蛀痕迹外,保存得非常完整。

1994年10月,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来到福州,时任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的陈勤宁同志,专程送《军用号谱》前往福州鉴定,经沈庆林组长和其它专家们鉴定,认为此《军用号谱》系全国目前唯一一本最为完整的和正规出版、印刷的培训教材,极为珍贵,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从此,这本号谱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史、红军军事生活及红军音乐等一部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直观的极好教材。每当看到这份珍贵的《军用号谱》,我们的耳际仿佛会听到那高昂嘹亮、催人奋进的号声,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英勇勃发、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形象。

这份珍贵的革命文物——《军用号谱》是何人使用和精心保存的呢?它又是如何收藏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呢?在一次清理革命文物和整理革命文物生命史中,我走访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王岳良同志(现已退休),他给我们说起了一段动人的史迹:1930年初,闽粤赣国民党军队对我闽西红军实行“三省会剿”。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决定避敌锋芒,而转战江西,以求粉碎敌人包围闽西的阴谋。因此,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分兵向江西转移。朱德军长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从古田出发经连城、清流向宁化进军,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完成阻击任务后经连城、清流、归化,于1月16日进入宁化泉上安营扎寨。朱德、毛泽东两路红军所到之处,都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宣讲革命道理等。这时泉上、横锁的20余个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1931年当时仅有15岁的罗广茂同志毅然参加了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后被选派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结业时,学校郑重发给每个学员一本《军用号谱》,领导语重心长,再三强调《军用号谱》的机密性和重要性,要求每个学员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军用号谱》。结业后,罗广茂同志牢牢记住领导的嘱咐,带着《军用号谱》到朱德总司令身边任司号员,后调红十二军101团;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又调至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频繁的工作调动,他都没有忘记军队领导的期望和谆谆教导,把《军用号谱》始终藏在身上。有一次在连城白洋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时不幸负伤,入长汀四都红军医院治疗。半年后,因反“围剿”失利,医院被冲散,他突围后回到家中,即将《军用号谱》亲自交给母亲代为保存,自己又外出打工,以躲避国民党的抓捕。解放后,他回到家里,多次询问母亲,都因母亲年事已高,想不起存放的地点,而未能寻找到《军用号谱》。小小军号谱,承载了几次波折。直到1974年,在拆建家中谷仓时,才发现《军用号谱》用布和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用铁钉钉在谷仓底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