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赤生故居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圳头屋31号。徐赤生,1910年出生于根竹村地主家庭,原名玉琅。“赤生”是他入党后从事地下活动的化名。他在长汀七中读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共青团,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受命回宁化从事党的秘密活动,以宁化连岗中学(现宁化一中)为基础,利用自已与校长的亲戚关系作掩护,建立党团组织,是宁化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秘密农会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曹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4月,中国共产党员徐赤生在曹氏宗祠成立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曹坊上曹秘密农会(对外称“同福社”),发展农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为西南五乡农民革命武装暴动做好组织准备。
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曹氏家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6月22日,徐赤生组织了以农会会员为骨干的武装暴动,指挥部设曹氏家庙,向宁化国民党反动当局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党在宁化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第二天,成立了宁化第一个革命政权—“宁化南乡革命委员会”。
中共三黄第一支部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风车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受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徐赤生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8月下旬,在三黄村风吹庙成立中共三黄支部,由廖毓金任支部书记,成为宁化第一个党支部。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敬湖公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多次驻扎红军,至今还保存着部分红军宣传标语,创办过红军医院,是长汀松毛岭战役中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的集结地之一,系1934 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安俊公厅厦,清代客家典型古民居,内壁残存18条红军标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7月,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代表曾红易、粟裕等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司令部驻下曹坑头安俊公厅厦。1934年8月下旬,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万多人,集结于宁化曹坊的上曹、下曹、滑石一带,密切注视敌东路军的行动,红一军团司令部驻安俊公厅厦,后勤部驻品字厅。8月27日,根据朱德命令,红一军团由曹坊地域向松毛岭方向东进,与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会合。
红一军团军需仓库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立人公厅厦,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民居,外壁残存1副红军标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春,红12军进驻宁化曹坊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筹粮筹款,在立人公厅厦收集粮食。1934年8月至9月,红1军团、红9军团先后集结驻扎曹坊,立人公厅厦作为军需仓库。至今,在其大门两旁还依稀可见当年收集粮食的记录和标语。
红十二军三十四师驻地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泰宇公厅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胜利结束后,为扩大闽西革命根据地,5月至7月,谭震林政委、政治部谭政主任奉命率红十二军34师挺进宁化,先行在曹坊的上曹、下曹(红34师一部在下曹村的泰宇公厅厦等处宿营)一带驻扎,指导宁化西南部首批成立了曹坊、禾口(今石壁镇)、淮土三个区苏维埃政府,在上曹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宁南游击队,开辟闽西北革命根据地。
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安祥公厅厦,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8月,闽西苏区各县大部分被敌人侵占,只剩长汀、兆征、宁化、武平等接近江西边境的狭长地带,蒋介石集中兵力于北线和东线两个方向,向石城和长汀全面进攻,以逼近瑞金,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敌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令第四纵队指挥官李延年率其所属第3师、第9师、炮兵团担任主攻松毛岭、白衣洋岭的任务,第36师集结新泉附近担任左侧警戒,第83师集结。红一军团司令部驻安俊公厅厦,后勤部驻品字厅。
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地旧址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溪背99号曹氏祖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登仞公祖厅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登杰公祖厅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红九军团主力奉命参加松毛岭战斗,后方机关仍驻守曹坊上、下曹一带,住宿在该处。
张新华少将故居
位于宁化县曹坊镇滑石村药里迳,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新华曾任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军区炮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解放初期张新华曾回家居住一段时间,并进行修缮。
宁化县曹坊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