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汇(三十八)|探寻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来源:中共宁化县委党校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之一,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为传承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共宁化县委党校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讲述宁化红色故事,回顾历史的足迹。


探寻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背后的故事


三明市宁化县城关翠园广场,老人们三两围坐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广场前的空地嬉戏打闹,一派闲适安逸的景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明区域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宁化县革命委员会在这座县城的基督教堂成立。

近日,记者采访了宁化博物馆退休干部张锡电,探寻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背后的红色故事。张锡电今年86岁,是宁化县第一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张志农之子。退休后,他潜心从事宁化革命史和客家文化研究,著有《旧作新录》。

张志农1907年生,宁化翠江镇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张锡电眼中,父亲是一个无私奉献的革命者。“从小父亲常常教导我要有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张锡电说。

古田会议后,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朱德分率红四军回师赣南。1930年1月10日凌晨,朱德率红四军1、3、4纵队在清流里田锅蒙山击溃国民党军阀马鸿兴部1000余人后,浩浩荡荡进入宁化县。12日,红军在县衙门前召开千人群众大会,将打土豪没收来的衣服、粮食分给贫民,朱德在大会上演讲,宣传革命思想、党和红军政策,号召工农群众起来闹革命,并接见了张志农、黄鸿湘、范祥云等宁化进步青年。

“父亲曾说,当时朱德军长指示他们要迅速发动工农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和党的组织。”张锡电说,这句话为父亲张志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30年6月,由徐赤生、张志农、王子谦等策划进行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点燃了熊熊的革命烈火,红色革命风暴席卷半个宁化县,揭开了宁化革命斗争的序幕,向宁化的国民党政府和地主资产阶级打响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

“西南半县农民武装暴动的胜利,没收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财产,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在宁化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国民党在宁化的顽固势力。”张锡电说。

《旧作新录》里记载,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成功后,宁化党组织在红一军团的指导下,着手建立临时红色政权、党的组织和赤卫武装。

1930年6月27日,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宁化县城基督教堂召开。会议由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杨岳彬主持,会议选举了宁化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由张志农任主席,下设秘书、组织、宣传、军事、财政、土地及赤卫队等工作部门。这是三明区域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同年7月1日,宁化县革命委员会在宁化县城张家弄黄贤彬住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宁化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共宁化特区委员会,由徐赤生任书记,下设秘书、组织、宣传、军事等工作部门,隶属于中共闽西特委。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立即向群众宣布了土豪劣绅的罪恶,镇压了大土豪,进一步促进了广大民众觉醒,掀起了人民革命热潮。”张锡电说。

四天后,在曹坊小罗溪山坡上,徐赤生主持召开了特区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暴动武装整编为宁化赤卫大队,整编后的赤卫大队共200余人,有150多支枪。

不久,宁化赤卫大队改编为宁化游击大队,配合红军在长汀作战,后来回到宁化,因队伍分散,被地主武装各个击破,革命斗争一度陷入低潮。

翻阅这段掩埋在历史烟尘中的往事,依旧可以清晰而强烈地感受到,在血与火的年代,这些革命烈士的热血情怀。这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父亲曾对我们说,参加革命要有奉献精神,一切要服从革命的需要,个人的得失不算什么事,我们应当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张锡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