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汇(三十九)|张雍耿:政工著称的开国将军(一)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来源:中共宁化县委党校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之一,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为传承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共宁化县委党校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讲述宁化红色故事,回顾历史的足迹。


张雍耿:政工著称的开国将军(一)


张雍耿,原名张耀才,曾用名张福标,是福建宁化禾口乡老市场(今石壁镇立新村)人。1917年,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存,为了自由,为了理想,1930年,年仅13岁的他加入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1931年7月又毅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红色革命旅程。1994年1月7日,他在济南不幸病逝,享年78岁。在他的红色革命生涯中,他历经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烽火岁月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可谓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善于思想政治工作著称,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全国解放后,他开始参与建设人民空军,呕心沥血,为保卫祖国的领空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所以,张雍耿少将是共和国开国的宁化将军,成为宁化客家人民备感自豪与骄傲的一代红色将军。


起步少年先锋队


众所周知,“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历史上,宁化石壁古称玉屏,地处闽西,与江西石城县毗邻,是个方圆二百余平方公里的开阔盆地,土沃林丰,隋朝末年开始“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南宋之前兵革未及,是避兵燹战祸之地,宛如“世外桃源”,因此大批中原南迁汉人涌进这方乐土,繁衍生息,辟地垦殖,孕育了优秀的客家民系,并成为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所以说,张雍耿将军的故乡宁化石壁,是当今闻名中外的客家祖地。

193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对于张雍耿和宁化人民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忘却的红色年代。1930年1月,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来到宁化,朱德军长曾在县衙前留下了慷慨激昂的精彩演讲,号召宁化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拿起枪杆子闹革命。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就了《如梦令•元旦》光辉诗篇:“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为此,年仅13岁的客家少年张雍耿备受鼓舞,在宁化禾口毅然加入了少年先锋队,见证了宁化苏区的蓬勃与壮大,可谓“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1930年6月,在红四军的大力支持下,宁化地方党组织在县城基督教堂设立暴动总指挥,徐赤生任总指挥,宁化曹坊、淮土、禾口、城关、李七坑等地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因这次暴动主要发生在宁化西南五乡,史称“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暴动。”在暴动中,少先队员张雍耿手拿梭标,积极配合暴动队,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红军贴标语,散发传单,站岗放哨,检查路条,拥军优属,实行赤色戒严等革命活动,为宁化苏区的巩固与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萧华上将曾赋诗称赞曰:“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此诗成为当年中央苏区少年先锋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有力佐证。所以,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中,少先队员张雍耿成为一名红色英雄少年,这是他一生投身革命的红色起点。

1931年7月,红色少年张雍耿自愿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又加入共青团,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历任红三军团战士、宣传员,中央红军第五后方医院副特派员,红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副特派员,闽西红军永定大队大队长,第七支队特派员,闽西红军第七支队四大队政治委员等职。所以,张雍耿几经血与火的革命洗礼,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将领。